“打锡匠人走四方,府府县县不离康”。寸字号银器坊始于五代,是一门传承了上千年的老手艺。上世纪80年代,寸字号银器坊曾繁荣一时,最为人熟知的当属嫁娶必备的“五件套”:一对烛台、一个茶叶罐、一个酒壶,外加一个茶壶。如今,无数文人学者在观赏了寸字号银器坊技艺后直叹“藏在深闺人不识”,其窘迫的现状可见一斑。
和许多老手艺一样,寸字号银器坊也面临着传承的窘境:定制银壶社会需求萎缩、锡雕人才青黄不接、整个产业处于徘徊期。幸运的是,这两年,寸字号银器坊传承人,潜心技艺,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,激活了老手艺的生命力。
35年来“按部就班,循序渐进,容不得半点偷工行为”
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,以前纯手工制作的“画样”,如今已可以靠电脑制图完成,但焊接和敲打还要纯手工。焊接走料时,要走匀、无缝,手艺要纯熟,否则会漏水,不坚固。敲打更是硬功夫,要一圈圈、一点点地敲打,用力均匀、密集、紧凑,以形成美丽的云纹。在精车、抛光方面也有讲究。现在用车床,可以车削得比较光洁。而抛光则要用手工进行两次,一次是用最细的砂纸用清水完全浸透,一边转动一边打磨,一次是用棉花蘸牙膏抛光,使其亮如银,光如镜。
传统技艺的精粹在于手工,这些在千锤百炼中累积而成的手艺,是任何机器和科技都代替不了的。“按部就班,循序渐进,容不得半点偷工行为。”自始至终,作为一名匠人的盛一原都坚守着这份“匠心”。